文王
          發布日期: 2020-12-21 15:12:58來源: 易學君分類: 〖古今名家〗


          姬昌——文王演易,啓肇卦爻



          周文王姬昌(約前1152年―約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陜西岐山縣)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武王之父。又稱周侯、西伯、姬伯,周原甲骨文作周方伯。


          原為商朝的諸侯,封西伯。能敬老慈少,禮賢下士。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皆先后投奔。商紂暴虐,他知而嘆惜,被囚于羑里(今河南湯陰北)。經閎夭等人賂紂得釋,獻洛西之地,請紂廢炮烙之刑。歸周后,評斷虞(今山西平陸北)、芮(今山西芮城)兩國爭訟,得諸侯擁護,于是伐犬戎、密須(今甘肅靈臺西),滅崇國(今陜西戶縣東),建立豐邑(今陜西長安灃河西),并遷都于此,進而伐邘國(今河南焦作西),滅黎國(今山西長治西南),諸侯歸者日眾,《論語·泰伯》稱其“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即位的第四十四年,文王受命、稱王、改元。周文王五十年(約前1056年),駕崩,享壽九十七歲,葬于畢原(西周王陵位于今陜西岐山縣鳳凰山南麓)。


          清華簡《保訓》篇是周文王給周武王的遺囑,篇中講述“順測陰陽之物,咸順不逆,舜即得中”,核心思想就是中道。“以前舜出身于民間,親自參加勞動,舜就去求取‘中’,能夠自我省察,將事情做好。舜獲得了‘中’后,更加努力,毫不懈怠。舜的行為得到了堯的贊賞,堯就把自己的君位傳給了舜。”從《保訓》簡里,可以進一步了解商周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了解周文王的對商策略、了解周人的治國理念,還可以了解儒家思想的淵源及其發展歷程。這里的“中”道即陰陽易學辨證思想之本。


             《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據說文王善演周易,現今的周易就有文王的整理之功,從中可以看出文王的一些政治理念。相傳夏代有連山易,商代有歸藏易,而周代為《周易》。文王及周公演易做卦爻辭才形成留傳至今的《周易》一書。經過歷代文人學者與統治階層的傳承,文王《周易》成為中國的圣經、諸子百家之源,乃至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都與之有著密切的聯系。



          相關信息

          楊懿人老師個人官網

          Yang Yiren's official website

          聯系電話:13621280499

          郵箱:zhouyi64@163.com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草園胡同76號聚才大廈A座206室

          關注我們

          掃碼關注公眾號
          楊懿人老師個人官網 備案號:京ICP備10001008號-4
          版權所有:@ 楊懿人老師個人官網 html地圖 xml地圖 技術支持:博昊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