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熹的老師——程迥
(文/楊懿人)
《周易古占法》為南宋學者程迥所著。程迥,字可久,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寧陵縣人,家住沙隨,人稱沙隨先生,靖康之亂時,遷徙至浙江余姚。十五歲,父母離世,孤貧落泊,無所作為。二十余歲,才開始讀書,時局稍穩,西北士大夫多在錢塘,程迥得以有機會向他們求學問道。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考取進士,歷任泰興縣尉、德興縣丞、進賢知縣、上饒知縣,其為官賢明寬厚,政績優異,官終朝奉郎。
程迥的經學師承于王葆、聞人茂德、喻樗,精于《春秋》和《古易》,與朱熹、汪應辰、王明清、趙番等名士交游往來。尤其是朱熹,對程迥的人品和學識極為敬重,二人書信頻繁,朱熹《晦庵集》卷三十七中記載有《答程可久書》十余通。程迥年長于朱熹,平時朱熹尊稱他為“程丈”、“老丈”、“大師”,而自己則謙稱為“晚學小生”或“晚生小子”。因此,吳澄《跋朱文公與程沙隨帖》中說道:“沙隨先生經學精深,朱子多取其說,于朱為丈人行,故朱子以師禮事之?!睋Q而言之,朱熹的學術思想和成就一定程度上得益并深受于程迥的影響,首當其沖的便是其易學《周易本義》、《易學啟蒙》與揲蓍古占法“掛肋法”。
程迥離世后,朱熹曾寫信給程迥的兒子程絢,稱贊程迥:“博聞至行,追配古人,釋經定史,開悟后學,當世之務又所通該,非獨章句之儒而已?!薄爸鴷鴿M家,足以傳世,亦足以不朽?!敝祆涞脑u價并非言過其實,程迥一生著述頗豐汗牛充棟,著有《古易考》、《古易章句》、《古占法》、《易傳外編》、《春秋傳顯微例目》、《論語傳》、《孟子章句》《文史評》、《經史說諸論辨》、《太玄補贊》、《戶口田制貢賦書》、《乾道振濟錄》、《醫經正本書》、《條具乾道新書》、《度量權三器圖義》、《四聲韻》、《淳熙雜志》、《南齋小集》等。
《周易古占法》一書,其內容包括太極、兩儀、四象、八卦、重卦、變卦、占例、占說、揲蓍詳說、一卦變六十四卦圖、天地生成數配律呂圖等十一篇。對周易理論及其占筮方法進行了逐一系統的精辟論述,對后世影響深遠,在易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易學作為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歷來受到學者和民眾的關注,但與此同時,易學也被人為地賦予了過多神秘色彩,甚至不乏迷信思想摻雜其中,為更好的加強現代易學科學研究,進一步厘清易學發展過程中的歷史時代、傳承脈絡、社會人文、哲學思想以及學術熱點數字卦、清華簡筮法與周易古占法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關聯。為此,我們試以周易揲蓍古法作為切入點追根尋源,探討其中所蘊含的思想、理論和方法,以便廣大易學愛好者更加簡明易懂地去了解學習周易,從卜筮象數、義理哲思真正回歸到儒家所崇尚的道德價值觀念,闡揚當代易學精神,踐行民族文化自信,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此文系楊懿人老師正在編寫《周易古占法導讀》之前言,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還請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