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仲秋“涿鹿之行”有感
          發布日期: 2021-01-25 17:01:36來源: 易學君分類: 〖個人觀點〗


          悠悠涿水,

          巍巍鹿山;

          三祖圣地,

          亙古中華。

            

                                                                            ——仲秋“涿鹿之行”有感


          幾年前,受一墓地銷售公司邀請到過一次涿鹿,當時的印象是正待發展的京郊小縣城還有大片的葡萄種植,以及自然想到丁玲筆下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但“涿鹿中原” 一詞卻時常縈繞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


          正值中秋,突發奇想,仿佛冥冥之中有種無形力量的牽引,于是說走就走,與家人一起自駕前往。為避免京藏高速假日高峰,經友人戴紅建議由門頭溝西出,經109國道繞行至目的地涿鹿,一路上景色尤美,若到深秋必定絕色紛呈,值得深情推薦。不過此行蜿蜒,易暈車者慎之。


          微信圖片_20180925122355.jpg

          筆者于三祖堂前


          初識涿鹿則是歷史課本中“涿鹿之戰”、“阪泉之戰”的描述,近十年來,由于喜好易學推研術數,其中“太乙”和“奇門”開篇多借“黃帝戰蚩尤于涿鹿之野,天作大霧以靄晝昏,風后相地造指南車克之,蓋取諸太乙之法也…”是見無論風后亦或九天玄女之神奇,涿鹿之戰實乃信史可尋,而民族融合則是華夏九州天下歸心。


          微信圖片_20180926151914.jpg


          涿,水也,鹿,山也,涿鹿之境水草豐美逐野而居呦呦鹿鳴,故炎、黃二帝、蚩尤顯跡于此豈非巧合臆會?在此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遺存交相輝映,足見千古文明開涿鹿。


          26.jpg

          行祭拜禮儀


          進入停車場,縱貫南北的中軸布局即現眼前,南面震撼的九龍頂珠佇立合符臺,步入景區正門前石刻龍紋照壁,一漢風大殿屹立于高階之上,步道紅毯兩側松柏青翠,氣韻莊嚴而圣凈,緩步至殿前,匾書“中華三祖堂”,殿內塑有黃帝、炎帝、蚩尤三祖圣像,屏息動念揖首以禮。


          微信圖片_20180925122459.jpg

          堂內從左至右依次供奉為蚩尤、黃帝、炎帝三


          出大殿,步行沿西至黃帝城舊址觀景平臺,心中無限懷想,感念數千年前古人于此生生不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502.jpg

          昔日黃帝城舊址今貌?


          513.jpg

          景區軒轅湖


          下觀景臺,繞軒轅湖,回到停車場,南進合符臺,巨大的銅鑄九龍頂珠立極方圓,威儀凌冽,四維廣闊,龍行天下。合符臺背靠山脈雄渾,左右護山陣列,明堂開闊,遠眺層巒,生機王炁,千古猶存。《周易》:“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這便是建筑坐北朝南慣例所旨,而恩師楊景磐老先生通過對歷代都邑進一步考證,闡釋到古往今來在南方定都的都是分裂或短命王朝,而自元明清至今,多擇北京為國都,這除了自然地理環境考量以外,更有深層次的天人合一鞏固國祚的風水哲學思想。


          微信圖片_20180925122423.jpg

          今之“合符臺”


          現黃帝城風景區雖為今人祭祖尋根營建,但僅從其地勢位置格局來看,合符臺的氣勢是大大逾越了三祖堂的風采,當然其建設先后歷時二十余年,立意本身慎終追遠民族團結,然而個人覺得如果今天三祖廟建于合符臺之上(南)后靠座山,或許今天的涿鹿黃帝城又會是另一番景象?信口之辭未免所失,還請各位不吝賜教友誠。(文/楊懿人 )


          上一篇: 評論:歷史文化名街緣何幾成風水街?
          上一篇: 答陳穎兄《易》有三問

          楊懿人老師個人官網

          Yang Yiren's official website

          聯系電話:13621280499

          郵箱:zhouyi64@163.com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草園胡同76號聚才大廈A座206室

          關注我們

          掃碼關注公眾號
          楊懿人老師個人官網 備案號:京ICP備10001008號-4
          版權所有:@ 楊懿人老師個人官網 html地圖 xml地圖 技術支持:博昊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