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紫禁城風水簡析三則
          發布日期: 2020-12-25 09:12:45 來源: 三式乾坤 分類: 〖學術論文〗


          【一】故宮風水天人合一,經緯縱橫君臨天下

          (文/楊懿人)


          實際上,網絡上所流傳的有關故宮即紫禁城的建筑風水評論不勝枚舉,有牽強附會,更有故作神奇,甚至言之鑿鑿寧自己都暈乎過去。確切說來應該是明皇宮的風水思想及建筑營造、文化點睛賦予了這座中國古代皇城永恒的歷史魅力,更在世界東方屹立著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豐碑。


          楊懿人老師講故宮風水


          一、從外圍皇城看,沿古護城河設正陽門、宣武門、阜成門、西直門、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朝陽門、崇文門統御九門,拱衛皇城。從命名可知,當時的統治者對于治國安邦文武并用、恩威兼施、勵精圖治的戰略思想和治國之道。所謂天圓地方,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九門列布為方,上應天圓宙宸,其曰方圓有度,有度則衡,衡則國固,固則榮昌,國富而民強也。


          故宮風水 楊懿人老師講故宮風水 紫禁城風水


          二、從午門沿內護城河以里為皇城核心部分紫禁城,其規制格局極其嚴謹,以中軸為主線,前朝后寢,左前文華,右前武英,青龍白虎,文治武功,侍御太和。太和殿又稱金鑾寶殿,是整個紫禁城級別最高且象征無上權威與榮耀的皇權帝座。太和殿之上,直接對應天象是紫薇垣中的紫薇金星又稱帝星,而所有紫禁城中的建筑則是以太和殿為中心,左輔右弼,位列環伺。


          三、斗轉星移,天數異變,更迭周新,發展規律。自從明代終結,清軍入關繼統,一改往日宗教文化、政治軍事、經濟科技之氣象,形式上沿襲明代舊制,實際上則很多有關紫禁城的既定制度禮儀章法都亂了,也基本上擺脫了明代以太和殿為行政中心的皇權意識,而皇帝辦公、寢宿、朝覲、停靈等諸多儀制被打亂,從而導致初末皆受后宮干政而終至隕落。太和殿不僅是紫禁城之中,更寓意著天下之中,象征天授皇權,為經緯縱橫、天人合一,面南而治,君臨天下!


          四、紫禁城紅墻黃瓦,為五行火、土相生,帝王九五之尊,居于中宮,達于四方,中宮五行方位屬土,土對應黃色,黃與皇又音律相通,故黃色為皇家地位專屬。可見除內廷御花園以外,從午門直至坤寧門,不見一樹一木,則忌木克土也。


          以上草草數言僅當片面之辭,有關故宮、有關紫禁城、有關明皇宮還有許許多多的建筑、歷史、故事等著我們不同角度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去探究和挖掘,以古鑒今,可以知興衰。


          2017年6月20日



          【二】紫禁城風水拾遺之文淵閣

          (文/楊懿人) 


          楊懿人老師紫禁城文淵閣風水考察


          風,行之氣也;水,行之生也;故風水謂之生氣;生氣所至,天人合一,陰陽交泰,化育萬物。



          一、地理位置。文淵閣位于北京故宮東面文華殿后,坐北朝南,其樓三層,面闊六間,式天一閣并循宮制,青綠朱黑渾然一體,文明以止化成天下。


          文淵閣風水揭秘


          二、建筑功能。1773年,清帝乾隆下詔編纂《四庫全書》,1774年下詔興建藏書樓,1776年建成,乾隆賜名文淵閣,閣東碑亭鐫刻乾隆撰寫《文淵閣記》。閣藏《四庫全書》及《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楊懿人老師文淵閣風水考證


          楊懿人老師考證乾隆皇帝文淵閣記


              三、內部環境。文淵閣分為上中下三層,其中,經部及《四庫全書總目考證》、《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放置一層,其間設皇帝寶座用于筵講經論,二層藏史部書架,三層存放子部、集部,設皇帝閱覽御榻。


          楊懿人老師考察文淵閣風水池


              四、外部環境。文淵閣后疊石坐山,松柏列周,閣前方池,石橋引接,池中異象,漩渦逍遙,任起漪漣,此起彼伏,精妙絕倫。


          楊懿人老師紫禁城風水水法考略


              五、水之聚炁。易道象數理占,風水龍穴砂水向,時人多重形巒理氣而疏略水法之奧妙。文淵閣前聚水所承,西源玉泉山,經紫竹院湖至高梁橋一分為二,其一為護城河,另一由后海、什剎海、北海及南海進紫禁城,其又分為二,一為南護城河至天安門的金水橋,由暗渠入通惠河,另一則為水法之主脈,縈繞紫禁城左面武英殿經中軸太和門廣場前玉帶內金水橋,再匯至文淵閣前方池。由此可見,文淵閣作為清代七大書閣之首,其影響意義必如《四庫全書》一樣被后世所景仰,期待臺灣故宮博物院文淵閣版《四庫全書》能早日回歸入藏,那時之中華必盛興于世。


          楊懿人老師紫禁城風水


              六、珍惜文化遺存。在多數人眼里,故宮無非就是古代封建統治王權的宮殿和享樂之所,找機會走走看看而已,但是請您自覺愛惜文物,相信我們的后代還會從中探究到更多古人的智慧和偉大!


          2017年10月13日



          【三】《周易》論太和殿時遇蜂鳥飛失西南之卦象

          (文/楊懿人)



          不曾想第一次親眼所見蜂鳥卻是在太和殿的右門口,相視咫尺,狀如指,形似蜂,翼頻震,旋停一二秒,急失西南方。細想此象何所喻?無中生有周流六虛。


          太和殿,其名源自《周易》乾卦《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一、《周易》以《離》為鳥,離,從隹,隹即鳥。“離”通“鸝”。《說文》:“離,黃倉庚也。”離黃、倉庚與黃鶯、黃鸝通用。離字甲骨文上部為“鳥”,下部為捕鳥的“網”;離,帛書《周易》作“羅”(離、羅均從隹),離字小篆左邊是“網”的變形,右邊是“隹(鳥)”。


          二、蜂“鳥”自西南飛去,《周易》中,鳥為《離》卦,西南為《坤》卦,氣自下而升,故之為“地火《明夷》卦:利堅貞。”如同文王、箕子用晦而明,艱正其志。


          三、無獨有偶,今日又見友人張女士所發朋友圈視頻,大片飛鳥南徙,此氣象純屬巧合?氣運可考,以待時驗。


          2017年12月29日

          相關信息

          楊懿人老師個人官網

          Yang Yiren's official website

          聯系電話:13621280499

          郵箱:zhouyi64@163.com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草園胡同76號聚才大廈A座206室

          關注我們

          掃碼關注公眾號
          楊懿人老師個人官網 備案號:京ICP備10001008號-4
          版權所有:@ 楊懿人老師個人官網 html地圖 xml地圖 技術支持:博昊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