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洪范·九疇》對“稽疑”及其作用進行了詳盡的闡述:“汝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民,謀及卜筮。”當我們有重大疑惑或琢磨不定之時,先平心靜氣自我思考權衡,若沒有答案再問問身邊的親人或一二好友,實在不行再謀及卜筮即天意(自然規律);
孔子言:敬鬼神而遠之!即“子不言亂力怪神”;但這卻與鬼神之說絲毫不相干,古代皆重大決策方才謀及卜筮預測,就算是卜筮也要嚴格遵照筮儀、筮具和筮法規則來進行占筮,古人對此十分謹慎和敬畏,可惜這些古代學問,現在大部分世人皆自以為是嗤之以鼻,否定之否定罷了!
相比較天命觀及算命之說始于魏晉至唐代,盛行于宋明乃至清代、民國之際,文 革期間被視為封建迷信思想付之一炬,所以我個人比較推崇古代易學及風水學的文化思想理論和承襲方法,關于常見的四柱算命術僅以作參考而已,并非定論,只是探討人生大方向,觸發個人人生思考;
現在鉆研學問的人越來越少,鉆研古代學問的人就更加少了,所以很多有歷史和文化價值、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我們都毫不留情地拋棄殆盡,這其中就是有不乏中國文化特色和歷代古人不斷探索研究的學術成果。
“易”,中也,執兩用中,允執厥中,“中”即和諧、團結、天道(順應自然,推崇規律)之意;“易”是三古圣人,治國安邦、以德服人、正己修身之最高境界,這與“清華戰國楚簡”中《保訓》一篇則講訴了周文王臨終前對其子周武王的遺言,其中對治國大略也就是”中“(易)道思想進行了重要的闡述。(文/楊懿人)
2015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