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漫漫的歷史長河也無法沉寂文明的星光!——寫在之前。
宋代是我國古代科技、文化、經(jīng)濟大發(fā)展時代,同時涌現(xiàn)出一大批杰出的士大夫、文人名士、學術(shù)流派,其文風之盛影響至今,當然,這也包括被后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
左為寧夏易學研究會名譽會長王少英、中為筆者、右為國際易聯(lián)信息科學研究會會長李和
此行鄭州是參加易學會議,這里致謝李和會長的邀請。抵達當日,嵩陽書院便油然心生,登封距鄭州并不遠,何不專程前往懷古集思?于是,次日會后,便欣然踏上這一段追慕千年的嵩山之行!
五岳各具造化與神奇,中岳嵩山其應(yīng)五行之“土”,故譽“天下之中”,自古逐鹿中原,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周易》有云:“《豫》:利建侯行師。”其言有信,故君王多臨,鴻儒集匯,熠熠生輝,后世永昭。
因參訪后返鄭回京,剛一到地兒,從路口往山上一陣狂奔,石梯、溪道、棲廊、山石,吁吁冒汗,連跑十來分鐘感覺不對勁,問起旁人路錯了,原來嵩陽書院就在起點路口左側(cè),遂急馳而下,至書院大門“高山仰止”已是申時,方才長舒口氣。其實,這路定是沒白跑,書院周邊及后山地理形勢大致所悉。
嵩陽書院位于嵩山之南,南為陽,《離》也,文明以止,謂之嵩陽。書院坐北朝南,經(jīng)正峻極,崧高維岳,峻極于天,西依少室,東臨萬歲,左輔右弼,格局不凡,雙溪河自《乾》繞經(jīng)書院正《離》,必獲明君尊崇,與東疊石溪水口交匯,文運霽暉,水沿《巽》位東南而去,巽為風也,聞名天下,利見大人,呈一派宗風。形巒所旨,勢急則穴緩,故書院立于山水之間,實乃絕佳風水人文寶地,其使命注定成就經(jīng)世之學。
嵩陽書院從釋至道歸儒,北魏興佛,隋唐尊道,五代崇儒,后治“太乙書院”,仿佛,這才是冥冥之中有感而來的機緣際會!或許這就是我們“三式乾坤”傳承《太乙》之使命與定數(shù)!
嵩陽書院以宋代程頤、程顥理學為宗,云集韓維、呂公著、司馬光、范仲淹、楊時、李綱、朱熹等名流巨擘授業(yè)講學。另二程、司馬光又與邵雍夫子私交甚篤,理學本質(zhì)是“儒易”的哲學化,而邵子由數(shù)及理,將“術(shù)數(shù)”上升到“理學”高度,因此,邵子被譽為“宋明理學”奠基人、“北宋五子”之一。朱熹是邵子的“鋼絲”,對邵子極為推崇,康熙也因此受其影響傾慕于“邵子”,御賜“學達性天”。
朱熹《周易本義》和《易學啟蒙》對周易古占法“蓍草揲蓍”及“筮儀”、“占驗”詳加考定,是繼孔圣、邵子之后易學集大成者,其并非另立筮法,而是比“過揲法”更為久遠的《周易》筮法本源,【清華簡】筮法篇及考古“數(shù)字卦”連同邵子“加一倍法”、揚雄“太玄筮法”皆出其源。
君可見,古代精英學者,無論是名儒還是經(jīng)學家、理學家、文學家、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醫(yī)學家、術(shù)數(shù)學家、兵家、政治家大多深諳《周易》智慧哲理及致用之法!
今時書院,具為后造,但吾以為,氣運數(shù)盡,其勢猶存,地理環(huán)境,人文風貌,依稀可見當年氣韻與繁華。書院漢柏、大唐碑屹立至今,其非凡響?此行今生,從易無憾。
北京三式乾坤研究院 楊懿人 2019年1月17日
楊懿人老師個人官網(wǎng)
Yang Yiren's official website
聯(lián)系電話:13621280499
郵箱:zhouyi64@163.com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草園胡同76號聚才大廈A座206室
關(guān)注我們